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的皮蛋,2015年12月起正式迎来新国标实施。新国标规定,皮蛋一律采用无铅工艺生产,并规定皮蛋含铅限量从3毫克/千克降低到0.5毫克/千克(因空气中也含有铅),与人们日常食用的鱼、肉、豆腐相同,这意味着含铅皮蛋工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。 据悉,皮蛋原来有旧国标是1988年制定的,当时的国标在皮蛋产品的含铅量、保质期、重金属检测等方面,均已明显落后。 禁止皮蛋含铅加工工艺。 据了解,皮蛋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食品,然而其含铅量高问题阻碍了行业发展,也使日益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怀有顾忌。 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蛋类加工岗位专家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杜金平研究员介绍,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湖北专家发明了无铅皮蛋工艺,经过近三十年的推广,全国大多数企业已采用这一新工艺。 从业内获悉,我国旧版皮蛋国家标准是1988年发布实施的,至今已20多年。随着皮蛋行业的技术发展已表现出诸多问题,比如保质期过短,等级划分标准不合理,重金属检测指标不完善,水分、碱度指标设置不科学等,其中,最重要的是对“铅含量”这一指标的描述已远远落后于皮蛋行业的发展现状。 “含铅工艺皮蛋的铅含量根本不可能达到新的国家标准,新国标宣告皮蛋有铅工艺的结束,今后皮蛋均需采用无铅工艺生产”,湖北省家禽业协会秘书长李清逸说,“根据新国标生产的皮蛋,更符合现代人健康消费的理念。” 据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向媒体介绍称,过去在腌制皮蛋时,要加些氧化铅等重金属,为的是促使蛋白质凝固。如今改良工艺后,用硫酸铜、硫酸锌等代替氧化铅,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含铅的物质,“无铅皮蛋”由此得名。 那么,如何分辨、选购更健康、安全的无铅皮蛋呢? 对此,专家支招称,购买皮蛋要尽量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预包装食品,看食品标签内容是否齐全,应标明食品名称、配料表、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名称、地址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净含量、产品标准号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。同时,一般无铅皮蛋,都会在包装上突出“无铅”字样。 此外,有铅皮蛋蛋体表面色泽比较暗,呈暗灰色。蛋体表面污染严重,不易清洗。表面的铅斑较多,俗称金粉点;无铅皮蛋蛋体表面光洁明亮、铅斑较少、洁净卫生。 无铅皮蛋时代正式到来!